發展普惠金融,政策性銀行怎麽做?
來源:金融時報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推進金融業持續均衡發展、增進社會公平、實現服務均等的重要途徑。作為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力量,政策性銀行如何堅持政策性與效益性相統一,豐富中國特色普惠金融內涵?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兼數據管理部總經理李小慶撰文認為,政策性銀行應聚力解決好金融供給服務不充分、覆蓋不均衡、觸角不到位等問題,促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斷直抵普惠客群,彰顯政策性金融價值。
一是突出社會效益,樹立敢貸的導向。政策性銀行積極主動執行國家的政策要求,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基於市場機製的逆向選擇,在風險成本高、信用環境不完善、市場主體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商業性金融未能充分進入的情況下,樹立敢貸的導向,通過開展首貸、信用貸和續貸,將信貸資金配給普惠領域和群體,增強市場微觀主體信心和發展動能。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和普惠客群需求,主動形成先導性金融支持力量,引領帶動商業性金融機構進入普惠金融領域。
二是強化價值取向,釋放願貸的意願。政策性銀行兼顧政策性和市場性的統一,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作用,持續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在發展戰略、融資政策、經營機製、績效導向等方麵做出有利於發展普惠金融的係列安排,充分聚焦經濟社會領域的短板和弱項開展金融服務。
三是發揮專業特長,完善能貸的機製。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長期深耕“兩基一支”“三農”和外貿等領域客戶基礎和專業特長,深入分析普惠客群的需求和特點,洞察客戶的行為習慣和消費偏好,根據不同的領域、地域和場景進行精細分析,體現政策性金融信貸資金期限較長、規模較大、供給充足和具有一定的風險寬容度等特點,設計契合普惠客群需求的信貸服務流程和標準,在評級授信、規模期限、資金定價、擔保條件、風險容忍等方麵充分給予信貸政策傾斜,建立健全能貸的機製,加強信貸資金投放力度。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